找到相关内容233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

    佛教中慈悲的化身,这里通过观音来传递关于慈悲的信念,特别是以慈悲法统摄一切佛教法门的思想,为中国佛教中的观音信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依据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、经文短小,大部分在几百个汉字之内。三、没有理论的阐释,没有烦琐的哲学体系,只要求你如何去作,不要求你如何思辩。四、方法简单,人人可为,没有复杂的、漫长的、严格的修行要求,既不同于一般显教修道体系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151454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㈤

    ”。(李明权)  【坐禅】  梵语dhyana,音译“禅那”,简称“禅”,意谓思维或静虑。坐禅,就是趺坐而修禅,是佛教的主要方法之一。修禅也就是修定,修定可以发慧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十二说:“坐禅...坐禅的方法。不过菩提达摩来华以后,尤重此道。几代相传,形成中国佛教一个特有的宗派——禅宗。此宗信徒不立文字,自称“教外别传”,以坐禅为唯一的方法,息虑凝心,究明心性,达到了悟自心,本来清净的境界。唐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851788.html
  •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

    数十万人(间接影响者不可胜数)。虚老所到之处,无不讲经弘法;其精严,情操高尚,可作人天师范。如是言传身教,对佛法的传播贡献巨大,为世人称道。二、重兴丛林,重整僧纲。虚老努力使佛教保持传统的丛林教育...了佛教道场的楷模,佛教传播中心、佛教中心。三、续传戒法,续佛慧命。虚云大师广收徒众,尽心栽培下一代接班人。每年数开戒坛,培养佛教的传教人才。四、兴办佛学院。为了弥补丛林教育之不足,虚云大师兴办了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851829.html
  • 空行母与藏传佛教上师传记

    国际研讨会”中发表,已稍作修改。  1. 藏传佛教系统中,有极微精密的分类与对应关系,通常以外、内、密等三个等级来区分与归类,例如在“外”相上的三宝:佛、法、僧,在“内”的层次上即为三根本:上师、本...母密续、不二密续,及其下更为细部的教法、仪轨中,会有极细密的分说与释义,以因应不同的状态与传承。详见《藏传佛教世界》第三部份〈西藏的金刚乘佛教〉的说明,p. 90-153。  30. 此书的藏文原典...

    刘婉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3752293.html
  • 律宗初探

    规律,例如牛戒、鸡戒、拔发、卧刺、投灰、拜水等。有的婆罗门所定的戒律,看起来和佛教戒学相仿佛,甚至超过,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,主要是所苦行,决不是我佛所教导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道理,虽然吃一番苦,不能...迦留罗提舍等人分裂僧团。还有十二群比丘尼,被人称为是“不护威仪的恶比丘尼”。  所以,戒律制定的理由,是为断灭烦恼,趋于佛教的目的——涅槃。所谓由戒生定,因定生慧,通过修行戒定慧三无漏学,来息灭贪嗔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552881.html
  • 禅教归净与晚明佛教的普世性

    净土往生的优先地位,但他在愿力仍具相当重要的作用,此经又称已愿已生、今愿今生、当愿当生,使佛教净土信仰仅仅归结为当生净土与已生净土之间的时间性问题,极具号召力量的宗教理念。   净土信仰具有佛教...性、经典性与普及化相结合,使净土修行成为一个基本生存论的有机整体,贯彻净土教生命关切、伦理关切和现实关切,而所有这些都汇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   为了充分贯彻佛教净土的众生性,必须克服对于净土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753533.html
  • 近二十年大陆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实质性的区别,只是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”的同时,又指出了它们的细微差别:“人生佛教偏重于以人、人类为佛教的主体,以人的现实生命、生活为对象,著重论述佛教对提升人生的道德、智慧、素质的意义;人间佛教...3、方立天教授基于太虚思想的深刻领会及其关于“人间佛教”思想之构成要素的独到理解,认为“我们似可将人间佛教定义为:以现实人生为基点,以人的清静心为基础,通过大乘菩萨道的,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...

    董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1455521.html
  •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

    无色界,而不会退还欲界。至最后断灭一切惑业的“阿罗汉”,已超脱三界,不再降生轮回。所以阿罗汉(略称罗汉)亦译作“杀贼”、“不生”,达到了“无余涅槃”,是早期佛教者的最高果位,又谓之“应供”。  四果...的法门,但早期佛教多看重慧解脱。“慧”往往被看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。  “慧”或译为“智”、“智慧”,实际所指,是考察人生和宇宙诸现象的一种特殊观点和思维方法。“慧”的发生,主要依靠经文和师长的教导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5655773.html
  • 慧能与“无相戒”法

    趋定”的基础上,所谓“从定发慧”。二是由于把定慧割裂,往往导致在实际修行中对禅法作偏狭的理解,造成偏重“定”而忽略“慧”,把手段反而当成了目的,只要外在打坐,不要内在的觉悟。这就使得当时的佛教方式...其修行实践中,便产生了一些不当的行为,或是不如法的事件,由此便引发了俗世对僧团清与出家者清净的质疑,这于佛陀僧团的存在合理性构成了最严重的挑战,为此,佛陀制下了戒律,令僧众守。  佛典对此记载说:...

    无相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2556206.html
  • 如来禅与祖师禅

    清净的禅相区别,其实一味禅实质上就是祖师禅。所以,在一定意义上说,祖师禅也是判教的结果。由自由批判和独立判教而形成祖师禅的史实看,禅师的性格,一是具有反教条、反传统、反权威的批判精神;二是在佛教上...最高层次,又以契合“如来藏心”的攀缘如禅为阶梯,这就直截指示了佛家实际的究竟和源头———如来藏清净心,启发当时一些禅师另辟返归清净心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1057225.html